买断交通事故违法吗
交通事故作为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其处理方式多种多样。近年来,一种名为“交通事故买断”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买断交通事故违法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买断交通事故违法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买断是指受害方与加害方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通过一次性给付一定金额的方式,解除加害方对受害方承担的全部赔偿责任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我国法律中是不被认可的,属于违法行为。
《侵权责任法》第十八条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死亡或者造成残疾的,赔偿权利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这意味着,交通事故的受害方有权要求加害方赔偿其全部损失,且加害方不能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逃避责任。
二、买断交通事故有什么风险
交通事故买断虽然可以一次性解决纠纷,但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赔偿不足:
一次性给付的金额可能远低于受害方实际应得的赔偿,导致受害方权益受损。
后续责任不清:
买断协议解除后,加害方不再对受害方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受害方如果后续因事故产生新的损害,只能自行承担。
损害受害方合法权益:
买断交通事故会剥夺受害方通过诉讼或仲裁获得公正赔偿的权利,损害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三、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当事人应采取以下步骤妥善处理:
保护现场,报警:
保护现场,避免人员伤亡扩大,并及时报警。
救治伤员:
优先救治伤员,将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收集证据:
拍照、录像等方式收集事故现场和车辆受损情况等证据。
联系保险公司:
车主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报案并启动理赔程序。
协商或诉讼:
如果协商不成,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加害方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