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 抓得到吗
交通事故逃逸,抓得到吗?
一、交通事故逃逸 抓得到吗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履行救助义务或出具正确身份信息,恶意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构成交通事故逃逸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逃逸的抓捕难度较大,但并非不能抓获。警方会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调查:
1. 现场勘查:收集事故现场证据,如车牌号、监控录像等。
2. 走访调查:询问目击者、周边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经过。
3. 调取监控:查看事故现场及周边监控,寻找肇事车辆。
4. 排查车辆:根据收集到的线索,对事故车辆进行排查。
5. 发布协查:向其他地区警方发布协查令,扩大搜索范围。
二、交通事故逃逸后能被找到吗
如果交通肇事者逃逸,受害方能否被找到?答案是:有可能。
警方会采取以下措施寻找肇事者:
1. 发布悬赏:悬赏一定金额,鼓励公众提供线索。
2. 网上追逃: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追逃信息,扩大影响力。
3. 联合行动:与其他地区警方联动,加大搜捕力度。
4. 追查车主:通过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追查车辆所有者。
5. 技术手段:运用移动侦查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追踪肇事者的下落。
三、交通事故逃逸后会不会坐牢
交通事故逃逸后是否要坐牢,取决于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和逃逸者的主观意图。
根据刑法规定,交通事故逃逸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若逃逸者故意逃避法律制裁,其主观恶性较大,将从重处罚。反之,若逃逸者因害怕等原因而逃逸,其主观恶性较小,则可能从轻处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