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信用卡逾期金额多少会被起诉
近年来,信用卡逾期问题屡见不鲜,许多持卡人因经济压力或疏忽导致还款逾期,甚至面临被银行起诉的风险,尤其是2020年疫情冲击下,逾期问题更为突出。2020年信用卡逾期金额究竟达到多少会被起诉?法律如何界定这一红线?
银行起诉的“金额门槛”并非绝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民法典》相关规定,信用卡逾期是否被起诉,金额并非唯一标准,还需结合逾期时间、持卡人还款意愿及银行风控政策综合判断,但实践中,若逾期本金超过5万元且符合其他条件,可能触发《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风险。
需注意的是,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司法解释:若持卡人逾期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经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未还款,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存在刑事立案可能,但若持卡人能证明非主观恶意(如失业、突发疾病等),可通过民事途径协商解决。
银行起诉的三大核心因素
- 逾期金额与时间:若单卡逾期本金超5万元且长期拖欠(通常6个月以上),银行起诉概率显著增加;
- 还款意愿缺失:银行催收过程中,持卡人失联、拒绝沟通或转移财产,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
- 银行风控策略:不同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度不同,部分银行可能在金额较低(如1万元)时即启动诉讼程序以警示其他用户。
民事与刑事责任的区别
- 民事责任:无论金额大小,银行均有权通过法院追讨欠款及违约金,持卡人需承担还款责任,并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 刑事责任:仅当符合“信用卡诈骗罪”要件时(如恶意透支、伪造资料等),持卡人可能面临拘役、罚金甚至有期徒刑。
建议参考
- 逾期后第一时间联系银行:说明困难原因,争取分期或延期还款协议;
- 保留沟通证据:保存催收电话录音、短信记录,避免被认定为“失联”;
- 避免“以卡养卡”:此举可能加剧债务风险,甚至触发多重法律问题;
- 专业法律援助:若收到法院传票,建议立即咨询律师,评估应诉或和解方案。
相关法条
- 《刑法》第196条: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的(5万元以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约定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持卡人可与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5年。
小编总结
信用卡逾期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关乎法律风险。2020年的司法实践表明,5万元是刑事责任的重要参考线,但绝非“安全线”,持卡人需牢记三点:主动沟通体现诚意、保留证据保护权益、避免失联激化矛盾,债务困境中,法律既是对银行的保护,也为诚实但困难的持卡人留有协商空间,与其纠结“多少金额会被起诉”,不如尽早行动,将风险化解于萌芽。
(全文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