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什么行为算逃逸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当有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选择逃逸时,就会涉及到法律问题。那么,什么样的行为算是交通事故逃逸呢?
未及时停车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并进行交通事故处理。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停车,而是选择继续驾驶离开现场,这就构成了逃逸行为。
未及时报警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并等待交警到场处理。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报警,而是选择擅自离开现场,也属于逃逸行为。
未留下联系方式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当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与对方协商处理赔偿事宜。如果驾驶员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而是选择擅自离开现场,同样构成逃逸行为。
不合理拒绝赔偿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驾驶员明显负有责任,但拒绝赔偿对方损失,也会被视为逃逸行为。法律规定,当事故责任明确时,驾驶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停车,保障现场安全,报警并等待交警处理。如果驾驶员逃逸,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驾驶员,应当时刻遵守交通法规,保障交通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逃逸行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