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啥
交通事故是生活中大家都不愿面对却又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了解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能让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更加从容应对,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交通事故处理流程
1. 保持现场。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车,打开危险警示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如果有人员伤亡,要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电话。
2. 报警。拨打 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向交警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有无人员伤亡等情况。
3. 抢救伤员。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有必要,可以对伤者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但要注意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4. 交警勘查现场。交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现场勘查,包括拍照、绘制现场图、收集证据等。
5. 事故认定。交警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情况,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划分事故责任。
6. 赔偿调解。如果事故双方对事故责任和赔偿没有争议,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如果有争议,可以请求交警部门进行调解。
7. 提起诉讼。如果调解不成,或者对事故认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1. 医疗费。包括受伤人员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费用必须是与交通事故有关的合理支出,并且要有相关的医疗票据作为凭证。
2. 误工费。如果受伤人员因事故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减少了收入,那么侵权人应当赔偿其误工费。误工费的计算通常根据受伤人员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来确定。
3. 护理费。对于受伤较重需要专人护理的,需要支付护理费。护理费的标准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来确定。
4. 交通费。指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
5. 住院伙食补助费。受害人因住院治疗而产生的伙食费用,其标准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和相关规定来确定。
6.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的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7. 残疾赔偿金。如果受害人因事故造成残疾,根据伤残等级和当地的经济水平计算残疾赔偿金。
8. 残疾辅助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三、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1. 全部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 主要责任。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 同等责任。各方当事人均有过错,且过错程度相当的,承担同等责任。
4. 次要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较小,另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较大,过错较小的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5. 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无过错,另一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无过错方不承担责任。
6. 无法认定责任。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
总之,交通事故的处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我们冷静、理智地应对。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