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撞人后怎样处理流程
在日常生活中,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是让人揪心的事情。了解机动车撞人后的处理流程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责任的认定和赔偿问题,更涉及到法律的规范和双方的权益保障。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话题。
一、机动车撞人后怎样处理流程
1. 立即停车并保持现场。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撞人事故后,应第一时间停车,切勿抱有逃逸的想法。开启危险警示灯,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2. 查看伤者情况。迅速判断伤者的伤势,如有必要,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向周围的行人或车辆寻求帮助。
3. 报警。拨打 110 报警电话,向警方详细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人员伤亡情况。
4. 保护现场。不要随意移动事故车辆和相关物品,等待交警前来处理。
5. 配合交警调查。如实向交警陈述事故经过,提供驾驶证、行驶证等相关证件。
6. 联系保险公司。及时通知自己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让其派员到现场勘查定损。
7. 等待事故责任认定。交警会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证据,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8. 协商赔偿事宜。根据责任认定,与伤者或其家属协商赔偿方案。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机动车撞人后的责任划分
1. 全部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且行人无过错,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责任。比如机动车驾驶人酒驾、超速、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导致撞人。
2. 主要责任。机动车一方的过错较大,行人的过错较小,机动车一方承担主要责任。例如机动车在未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行驶,而行人在非人行道上行走。
3. 同等责任。双方的过错程度相当,各自承担同等责任。比如机动车在路口未减速,行人在过马路时未注意观察。
4. 次要责任。机动车一方的过错较小,行人的过错较大,机动车一方承担次要责任。比如行人突然横穿马路,机动车来不及避让。
5. 无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完全没有过错,行人故意造成事故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但也要根据法律规定承担不超过 10%的赔偿责任。
三、机动车撞人后的赔偿项目
1. 医疗费。包括伤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挂号费、检查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等。
2. 误工费。根据伤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3. 护理费。如果伤者需要护理,需要支付护理费。护理费的标准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4. 交通费。根据伤者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5. 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6. 营养费。根据伤者的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7. 残疾赔偿金。如果伤者因事故造成残疾,根据残疾等级和当地的收入水平计算残疾赔偿金。
8.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9.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10.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总之,机动车撞人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处理过程需要冷静、理智和依法依规。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保障伤者的权益,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