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约滞纳金如何约定
一、合同违约滞纳金如何约定
合同中约定滞纳金,在当事人违反合同时就交滞纳金,可在发生纠纷之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时,却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原因在于现行的法律中,合同滞纳金是不存在的。在合同中是称为违约金的。
1、违约金由双方协商确定,没有数额的限制,一般是根据双方预测的因一方违约可能带来的损失大小来确定的。
2、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过于简单,例如约定为: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如一方有违约,则另一方根据法律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或按合同法执行。这样的约定,对于保障和损失的弥补是起不了任何积极意义。因为没有明确具体赔偿,具体法律规定,说法笼统,对守约方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超出很大障碍,一旦引发诉讼,也没有据实确定的金额来追究对方违约责任。
3、违约金的计算应适用以下一般性原则
(1)合同对违约金有具体约定的按约定,对违约金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没有约定处理。
(2)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合同总价。
(3)约定违约金数额一般以不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为限。
在以上一般性原则之外,违约金还有着法定的计算上限:
违约金过高的比较标准为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或可预见的履行利益损失。
二、合同内约定的滞纳金是否合法
合法。
其实民事合同中的滞纳金在法律上不应称之为滞纳金,由于民间法律意识淡薄,大家都叫它滞纳金,其实法律上而是称它为违约金。
1、当事人在协议中约定了滞纳金可以视为违约金。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应当向对方支付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2、根据 第一百一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3、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4、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因此,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是合法的,但是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分高的话,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三、滞纳金与违约金的区别
1、违约金和滞纳金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
滞纳金属于行政法律中的概念,是因行政管理相对人违反法律规定的缴费义务,比如缴税。
违约金是因违反合同约定、向对方支付的具有赔偿性的金钱给付义务,而借款合同中即可以约定违约金。
2、违约金和滞纳金的强制性不同
滞纳金具有法律强制性,而违约金不具备。
3、违约金和滞纳金发生的主体不一致
滞纳金发生在不平等的行政关系主体之间,比如民警跟公民,反之,违约金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合同违约滞纳金如何约定的内容如上述合飞律师小编呈现的正文所示。综上所述,确定违约金时,既要权衡双方对违约金的约定体现惩罚性质,又要通盘考虑违约所造成损失彰显赔偿功能。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合飞律师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