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多少

法律解析

交强险的赔偿范围和金额如下:


赔偿范围

死亡伤残赔偿:涵盖丧葬费、死亡补偿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医疗费用赔偿:包括医药费、诊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合理的后续治疗费、整容费、营养费等。

财产损失赔偿:涵盖对方车辆的损坏、车上货物的损失等。

赔偿金额

有责赔偿: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0,000元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000元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

无责赔偿: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000元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00元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

特殊情况下的免赔

受害人的故意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如自杀、自残行为等。

保险车辆本车人员、被保险人的人身损害。

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仲裁或诉讼费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费用。

间接损失,如车辆因碰撞而价值减损。

这些赔偿范围和金额是根据中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设定的,旨在确保交通事故受害者能够得到基本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838555.html

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多少的相关文章

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的调整规定(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的调整是什么)_重复

制保双方均有责任在限内支付全部赔偿金。其责任时财产限为2000元,因此交强险的对方保公司将付2000元。 剩下的750元,你对方按照责任分配,你70%,对方30%。因此,对方及其商业第三方保公司应向您支付总计%=225。您需要承担的525元,由您您自己的车损保公司按照协议分摊。...

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18万以上的区别(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18万以上一样吗)

交强险只能赔偿对方,不能赔偿自己,因为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通事故,造成车内乘员被保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保公司应当在责任范围内向被保人支付赔偿金。受害者得到赔偿。因此,交强险只对除车辆乘员被保人以外的受害人进行赔偿,对其他人不予赔偿。有的伙伴会问交强险是否承保对方的...

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双方同等责任怎么算(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双方同等责任的区别)

合肥地区通事故主次责任、等责任如何赔偿通事故赔偿首先遵循交强险赔偿标准:即交强险责任范围内责任不区分,交强险优先付,超过交强险的部分分摊根据责任。 发生通事故,制保不足以赔偿的,按照下列规定赔偿: 1、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通事故: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承担...

交强险赔偿范围和不一样,交强险赔偿范围和怎么算

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交强险赔偿确定的原则,机动车在道路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次要责任交强险赔偿,主次责任交强险赔偿范围和金额

次要责任交强险赔偿如果伤人的情况,需要赔偿一万元,超过一万元的部分,按照责任的比例来支付,次要责任占比是百分之三十左右,这类的赔偿可以通过保公司进行报销,误工费也是需要赔偿的。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次要责任交强险赔偿怎么? 机动车在道路通事故中有无责任的赔偿...

商业险赔偿范围和金额多少

一、商业险赔偿范围和金额多少 商业赔偿范围较为广泛,通常包括车辆损失、第三者责任、车上人员责任、盗抢等。 车辆损失主要赔偿因自然灾害或导致的车辆自身损失,赔偿金额根据车辆的实际价值、保险金额及损失程度来确定。 第三者责任负责赔偿因保车辆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

车辆出事故交强险可以赔吗?一文读懂赔偿范围和注意事项

车辆出事故交强险可以吗?一文读懂赔偿范围和注意事项

交强险是什么?能哪些损失? 当车辆发生事故时,许车主第一时间会想到交强险,但很人对交强险的具体赔偿范围和限制并不清楚,甚至误以为“只要买了交强险就能全”。交强险付有明确的法定规则,既不是“万能”,也不是“无底洞”。 交强险赔偿范围有哪些? 交强险全称“机动车通事故责任制...

教育权的范围和意义是什么(教育权的范围和意义有哪些)

受教育权是指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权利受到法律保障。它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实现社会正义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受教育权作为宪法性的基本人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从范围来看,受教育权包括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这些学习机会必须基于平等非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