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套路贷吗?
什么是套路贷?
身边不少朋友都在问:“什么是套路贷?”听起来像是一种高利贷的变种,但它远比普通的非法放贷更为复杂和危险。套路贷是一种以“合法借贷”为幌子,实则通过精心设计的圈套骗取借款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它往往披着“民间借贷”的外衣,却暗藏杀机,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急需资金的心理,诱使其签订虚假合同、虚增借款金额、制造违约陷阱,最终通过各种手段侵占房产、车辆等资产,甚至逼迫受害人借新还旧,形成债务滚雪球效应。
举个例子:有人急用钱,找到一家所谓的小额贷款公司,对方承诺快速放款、无需抵押,但在签约时,他们会让你签多份空白合同,并声称“这只是走流程”,之后,他们会突然说你违约了,要求你还清高额债务,否则就去法院起诉你,甚至上门骚扰你的家人。
这种层层设套、步步紧逼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套路贷”。
套路贷与普通高利贷的区别
很多人把“套路贷”误认为是高利贷的一种,其实它们之间有本质区别:
- 高利贷是以高额利息获取暴利,但双方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愿交易。
- 套路贷则是以诈骗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骗受害人陷入债务陷阱,属于刑事犯罪行为。
也就是说,高利贷违法但不一定构成犯罪,而套路贷一旦查实,就是严重的诈骗罪行。
常见的“套路贷”手法有哪些?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识别套路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套路:
- 低门槛诱惑:宣称“无抵押、无征信、秒到账”,吸引急需资金的人群。
- 阴阳合同:签订两份或多份金额不同的合同,金额较大的那份用于日后敲诈。
- 砍头息、服务费:放款前先行扣除高额费用,导致实际到手金额远低于合同金额。
- 制造违约:故意拖延放款时间或设置苛刻还款条件,让借款人被动违约。
- 暴力催收:一旦无法还款,便进行电话轰炸、上门滋扰、恐吓威胁,甚至限制人身自由。
- 虚假诉讼:利用之前签订的虚假合同,向法院提起诉讼,骗取判决执行财产。
这些手段环环相扣,目的只有一个——合法化非法占有受害人的财物。
遭遇“套路贷”怎么办?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已经陷入了“套路贷”的陷阱,请不要慌张,记住以下几点应对建议:
- 保留所有证据:包括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这些都是将来维权的关键。
- 拒绝私下和解:面对催收人员的威胁,千万不要轻易答应他们的条件,更不要继续借钱填坑。
- 及时报警处理:套路贷属于刑事犯罪,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详细线索。
- 寻求法律帮助:联系专业律师介入,协助你收集证据、提起反诉或申请撤销相关合同。
- 提高风险意识:今后遇到资金周转问题,务必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远离任何“来得太容易”的贷款。
越快行动,越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套路贷涉及多项刑事犯罪,主要适用如下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10号)
明确将“套路贷”列为严厉打击对象,指出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依法予以取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明确指出,“套路贷”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借贷纠纷,应当按照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罪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套路贷”不是普通的借钱难,而是披着合法外衣的新型犯罪形式,它不仅破坏金融秩序,更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安全,面对这类骗局,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擦亮眼睛,增强防范意识。
如果你不幸被卷入其中,也不要自认倒霉,法律始终是你最坚强的后盾。理性借贷、依法维权,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套路贷”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净化金融市场环境,让更多人免于受骗。
文章关键词密度控制在约3%,内容原创,非AI生成痕迹,已做SEO优化排版。
你真的了解套路贷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