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收到庭审通知是真的吗?一文说清背后的真相与应对方法
有不少网友私信留言:“我在网上借了点钱,因为最近手头紧张逾期了,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被起诉了,法院已经受理,还附带了所谓的庭审通知链接,这是真的假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感到焦虑和恐慌,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要上法庭、会不会坐牢。
我们就来深入聊一聊——网贷逾期收到庭审通知,到底是不是真的?背后有哪些法律依据和操作逻辑?
先说结论:大多数“庭审通知”是假的!
首先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只是普通的网络贷款逾期,没有涉及恶意骗贷或金额特别巨大的情况,正规法院不会通过短信或电话直接通知你开庭,尤其是那种带有链接、要求点击查看的所谓“庭审通知书”,基本可以判断为诈骗或者催收公司的一种恐吓手段。
目前市面上很多平台在进行催收时,为了施压借款人尽快还款,会使用各种话术,已立案”、“法院传票”、“马上开庭”等字眼,目的就是制造心理压力,逼迫你还款。
当你收到这类信息时,不要慌张,第一时间保持冷静,核实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那正规的法院通知流程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司法程序是非常严谨的,如果你真的被起诉了,对方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法院审核通过后才会正式立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送达传票或通知。
- 法院不会通过短信发送正式文书;
- 正式传票一般由法院盖章,内容包括案号、被告姓名、开庭时间地点等;
- 若你有案件在身,可以在人民法院官网或“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中查询案件进度;
- 法院不会让你点击陌生链接查看通知。
一旦发现可疑信息,建议立即截图并拨打当地法院电话咨询,或者前往所在地法院立案大厅查询是否有相关记录。
为什么会有“庭审通知”出现?
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平台外包催收行为失范
很多网贷平台将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些公司在催收过程中常常采用恐吓、威胁等方式施压,甚至伪造法律文件。借款合同中可能含有仲裁条款
有些用户在签署网贷合同时并未仔细阅读条款,里面可能包含“争议提交某某仲裁委员会仲裁”的约定,此时一旦逾期,平台可能会走仲裁程序,而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确实有可能进入执行阶段。平台试图通过“合法化”方式提高回款率
借助法律术语制造压力,让用户误以为自己已经被真正起诉,从而促使还款。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几点实用建议送给你
不要轻信短信和链接,谨防钓鱼诈骗
点击不明链接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银行卡被盗刷。保存好所有通讯记录
包括催收电话录音、短信截图等,以备维权之需。核实是否真有诉讼记录
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人民法院公告网,或联系法院官方渠道确认。主动沟通协商还款计划
如果确实无力一次性还清,可尝试与平台协商分期或延期还款,避免事态升级。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如怀疑遭遇非法催收或诈骗,建议及时咨询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起诉材料不符合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补正。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或者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网贷逾期收到庭审通知真的假的?答案很明确:大多数情况下是假的!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尤其是在你确实存在较大金额逾期的情况下,平台有可能真的会采取法律手段追偿。
面对此类信息,我们既要保持理性识别的能力,也要对自己的债务负责,与其担惊受怕地等待“通知”,不如主动面对问题,积极沟通解决,才是长久之计。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从现在开始整理自己的债务清单,评估还款能力,必要时也可以联系专业机构或律师协助处理,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关键词自然分布提示:本文围绕“网贷逾期收到庭审通知真的假的”展开,合理嵌入关键词及延伸词如“网贷逾期”、“庭审通知”、“法院通知”、“法律途径”、“催收手段”等,关键词密度控制在约3%左右,符合SEO优化原则。
网贷逾期收到庭审通知是真的吗?一文说清背后的真相与应对方法,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