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怎么判断侵权问题
一、知识产权怎么判断侵权问题
1.确定有效权利:先看看原告到底有没有真正拥有他们声称的那份知识产权,比如是不是已经拿到专利权或者商标权了,而且还在有效期内。
2.了解保护范围:明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在哪儿。
因为每种知识产权都有自己的规矩。
像专利权就是看权利要求书来界定保护范围;商标权就看标志是不是很像,还有跟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关系;至于著作权,只关心作品的表现形式,不涉及到想法本身。
3.对比分析:把被告的东西和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仔细比较一番。
这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比较,看看有没有一样的地方或者差不多的地方。
4.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看看有没有合理使用或者法定许可的情况。
也就是说,有时候就算没经过权利人同意,用了他们的知识产权也不算侵犯。
5.主观意图和影响分析:看看被告是不是有意的。
有些时候,即使不是故意的也算侵权,但是故意的话就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然后再看看侵权行为给权利人带来了什么伤害,包括经济上的损失和名誉上的影响。
6.公共利益考虑:有时候,我们得看看侵权行为是不是符合公众利益,比如说在、研究、新闻报道这些特殊场合下的使用。
《》第十一条第一款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二、知识产权合同的生效是指什么
知识产权合同的生效机制实质上即是确定知识产权合同的实际效力的过程。
所谓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乃是指当知识产权所有者为实现其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向特定第三方自愿缔结债务与债权关系时所达成的协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本质上是一种涉及到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但它的签署仅仅代表着知识产权许可交易的开始,而非结束。
通常情况下,知识产权许可合同都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登记备案程序,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特别是在涉及到独占许可和排他许可的情况下,只有在完成登记备案手续之后,被许可人才能够真正享有使用知识产权的权益,否则只能获得相应的债权。
在合同有效期内,知识产权所有者有责任保持其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并对可能出现的他人针对其知识产权提出的无效请求进行积极回应,这实际上是知识产权所有者对于自身权利瑕疵的一种担保义务的具体表现。
从全球范围来看,那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往往会专门制定有关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的单行法规,而并非将其纳入的范畴之内。
三、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数额怎么确定
知识产权被恶意侵犯后,有两种方法可以计算你应该得到的赔偿,一种是你因为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还有一种就是他们因为侵权得来的所有额外利润。
首先,咱们看看经济等价规律。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同样的后果,这个后果和你应该承受的损失差不多。
所以,对价才是决定赔偿多少的关键因素。
然后,咱们再聊聊“等价有偿”这个民法的基本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如果你在合法的经济活动中拿了别人的东西,除了法律特别规定或者你们之间有特殊约定之外,你就得给人家钱或者别的好处。
但是,如果你在违法的民事活动中搞出了问题,那你就得赔偿人家的损失,而且你赔的钱数得跟人家损失的钱数一样多。
最后,咱们说说“损害赔偿”本身。
其实,“赔偿”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弥补”、“填补”,也就是说,“损害赔偿”就是用你赔的钱去弥补受害者因为你的侵权行为而遭受的损失,让他受损的权益回到你侵权之前的水平。
以上是关于知识产权怎么判断侵权问题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