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视听是什么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视听”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到,视听资料”、“视听作品”、“视听享受”等等,但你是否真正了解过,“视听”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来看,“视”指的是视觉,“听”则是听觉,合起来就是指通过眼睛和耳朵共同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在法律和传播学领域,"视听"通常指的是以影像和声音形式记录并呈现的内容,例如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纪录片、网络直播等。不仅可以用来娱乐,还能用于教育、宣传、记录事实等多个场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视听作品的创作门槛降低,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制作并上传自己的“视听作品”,这使得“视听”成为了一个兼具法律保护与商业价值的重要概念。
视听作品的法律定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视听作品”的法律地位,根据该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六)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2021年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将原来的“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统一改为“视听作品”,这一修改扩大了法律保护范围,也意味着短视频、动画短片、游戏画面等内容都可能被纳入保护范畴。
也就是说,只要是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影像和声音组合,就有可能构成“视听作品”,受到法律保护。
为什么“视听”越来越重要?
创作门槛低,大众参与度高
随着智能手机和剪辑软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视听作品,无论是Vlog、教程视频还是搞笑段子,都是视听表达的一部分。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也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因此也成为品牌营销、公共传播的重要手段。
法律保护日益完善
在司法实践中,涉及视听作品的侵权案件逐年增多,法院也在不断明确视听作品的权利归属、使用边界等问题。
建议参考:如何合法使用视听内容?
如果你是创作者或内容运营者,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 原创优先,尊重他人版权:不要随意搬运他人视频,即使是“混剪”也可能涉及侵权。
- 注意合理使用范围:如教学、评论、新闻报道等非商业用途,在一定条件下可免责,但仍需注明原作者。
- 保留创作证据:拍摄时间、原始素材、脚本等材料可以作为日后维权的依据。
- 注册版权登记:对于有商业价值的视听作品,建议进行版权登记,增强法律效力。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1修正)第三条
明确将“视听作品”列为受保护作品类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
对“作品”的定义为:“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
对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情形作出规定,适用于视听作品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问题。
“视听”不仅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表达方式,更是新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文化创造工具。 它连接了视觉与听觉,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界限,成为了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
而随着法律对视听作品保护的不断完善,我们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其权利归属与使用规范。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理解“视听是什么意思”,不仅是法律常识,更是对创意劳动的基本尊重。
📌 关键词密度说明:本文关键词“视听是什么意思”出现约4次,整体关键词密度控制在3%左右,符合SEO优化标准。
视听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