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一直发信息给家里人,合法吗?还能忍多久?
现况讲述:你也有这样的烦恼吗?
“我都已经还了一部分了,为什么还要天天发短信给我爸妈?”这几乎是很多正在经历网贷逾期人群共同的心声,他们不仅自己承受着巨大压力,更痛苦的是,网贷平台在逾期后不断通过短信、电话甚至微信联系借款人家属,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和社会压力剧增。
有不少朋友反映,从一开始的催债电话打给自己,到后来直接绕过本人,把家人当成“突破口”,甚至还带有侮辱性语言或威胁性的内容,这种行为不仅让人困扰,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该不该容忍?他们真的有权这么做吗?
问题剖析:为什么网贷会频繁联系家属?
催收手段激进
很多网络贷款平台并不具备正规金融机构的合规意识,尤其是在催收上,为了追求回款效率,不惜采用骚扰、恐吓、群发等方式,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情绪打击——让你无颜面对家人,进而逼你还钱。掌握信息过于全面
在首次申请网贷时,很多用户填写了紧急联系人信息,其中包括父母、配偶、朋友等联系方式,一旦逾期,平台就会启动这一“后备手段”。心理博弈:施压借款人责任感
平台知道很多人害怕亲人担心或者丢脸,所以采取“家访式”催收策略。目的不是沟通,而是施加恐惧和道德压力。
法律视角:这种行为到底违法吗?
其实早在2023年《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
债权人在进行债务催收过程中,不得泄露借款人隐私,不得以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向第三方披露债务情况,特别不得对无关第三人(如家属)实施纠缠性催收。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告知亲属某人有一笔待还款项,可能不算非法;但如果频率过高、语气恶劣、带有羞辱或威胁性质,那已涉嫌侵犯隐私、扰民、甚至构成治安违法行为。
应对建议:你可以这样做
如果你正面临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以下几条行动路径:
- 第一时间与平台沟通,要求其停止联系家人,并保留通话录音或截图作为证据;
- 通知家人不要轻信任何催债信息,同时也避免随意承诺替你还款;
- 保存所有骚扰信息,包括文字、语音、电话记录等;
- 拨打1236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或报警处理,尤其是遭遇威胁、辱骂等情况;
- 走正式投诉流程,比如向银保监会官网、黑猫投诉平台留言反馈问题;
- 如已影响到正常生活,可考虑寻求律师协助发函维权。
相关法条参考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拍摄、窥视他人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也不得非法传播私人信息。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情节较重的,可处5日至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 《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119号):明确指出不得以不当方式催收贷款,严禁暴力催收、骚扰借款人及其亲友。
别让催债变成心理战
面对网贷逾期带来的催收压力,很多人都处于崩溃边缘,但你要相信一点:无论欠多少钱,你的家人没有义务被当作“筹码”来施压,有问题我们可以协商解决,但不能接受以牺牲尊严为代价的“情感绑架”。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为你撑腰,理性才是出路。
📣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网贷催收侵扰家人的问题,请立即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信任的人,让我们一起打破沉默,用法律守护尊严!
网贷逾期一直发信息给家里人,合法吗?还能忍多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