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有哪些证据材料
一、土地纠纷有哪些证据材料
土地纠纷中,常见的证据材料如下:
一是权属证明文件。比如土地所有权证、证等官方颁发的证书,能够直接证明土地的归属和使用权益状况,是确定土地权属的关键证据。
二是土地承包合同。若涉及土地承包方面的纠纷,该合同详细记载了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承包期限、承包土地的范围等重要内容,对界定纠纷各方权利有重要作用。
三是土地界限划分的相关材料。像地界协议、划分土地的图纸、现场勘查记录等,可明确土地边界,在因边界不清引发的纠纷中至关重要。
四是涉及土地流转的,流转合同、租金支付凭证等必不可少。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方式、期限等,支付凭证则证明流转过程中的经济往来。
五是证人证言。知晓土地相关历史和现状情况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言,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证明纠纷事实。
六是视听资料。如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等,能直观反映土地的现状、使用情况等,有助于还原纠纷现场。
不同类型的土地纠纷,需根据具体情况准备相应证据,以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村民土地款要走公账吗
村民土地征收补偿款是否走公账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从规范财务管理和保障资金安全透明角度,走公账有诸多益处。若涉及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款归集体所有部分,走公账便于统一管理、核算与监督,可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保障全体村民利益。同时,通过公账收支,财务记录清晰,便于向村民公开账目,接受民主监督,增强公信力。
然而,若补偿款明确是直接支付给村民个人的部分,比如属于村民个人承包地的补偿等,在符合规定程序下,也可直接支付至村民个人账户。这种方式能更直接、快速地将补偿款发放到村民手中,提高资金发放效率。
总之,村民土地征收补偿款走公账并非绝对要求,关键是要遵循相关、地方政策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规定,保障资金合法、安全、合理地分配与使用。
三、征收房屋对土地补偿吗
征收房屋时通常会对土地进行补偿。
我国法律规定,房屋与房屋所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不可分离。当征收房屋时,必然涉及到对房屋所附着土地的征收。
对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依据相关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对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补偿范围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等,而房屋价值包含了土地使用权价值,实际上就涵盖了对土地的补偿。
在集体土地征收中,同样会对土地进行补偿。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土地补偿费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补偿,安置补助费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安置,这些补偿都体现了对土地权益的补偿。总之,征收房屋时一般会对土地给予相应补偿。
以上是关于土地纠纷有哪些证据材料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