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药立案标准是什么意思
销售假药立案标准是指达到何种程度和情形,公安机关应当对销售假药的行为进行刑事立案侦查。
销售假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安全的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从销售假药的数量来看,如生产、销售假药,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销售假药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等。
其次,从假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考虑。比如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经检验机构鉴定,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等情况。
再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如以孕产妇、婴幼儿、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假药;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避孕药品、血液制品或者疫苗的假药等。
销售假药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扰乱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严格规制。一旦符合立案标准,相关部门会依法进行查处,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也是对广大民众健康权益的有力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对假药的防范意识,积极支持打击销售假药的行动。
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