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大误解谁享有撤销权
因重大误解而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享有撤销权的通常是误解方。
法律赋予误解方撤销权,主要是基于公平原则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考虑。当一方由于自身原因产生重大误解,导致其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作出了某种民事法律行为,如果不允许其撤销,可能会对其造成严重的不公平和损失。
然而,并非所有的误解都构成重大误解。要构成重大误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误解必须是重大的,即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重大影响;误解必须是由于误解方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对方的欺诈、胁迫等原因;误解方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存在误解等。
在行使撤销权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误解方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超过该期限则撤销权消灭。同时,撤销权的行使也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可能需要对对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进行适当等。
总之,对于重大误解,只有符合条件的一方当事人才享有撤销权,且在行使撤销权时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交易的公平和稳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