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认定书同责认定后,伤者再出现问题是否负肇事罪
一、事故认定书同责认定后,伤者再出现问题是否负肇事罪
同等责任,若造成人身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者,将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负相应刑事责任。
如机动车辆因追逐碰撞前车,或变更车道时影响同车道驾驶者,皆可视为同等责任。
交通肇事罪构成包括四个要素:
1.客体:应受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
若仅因交通肇事未导致严重后果,则不构成此罪,自然亦非社会公共利益,无法成为客体;
2.客观方面: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造成人身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
3.主体: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多涉及交通从业人员。
而不满16岁或已满14岁者驾驶机动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4.主观方面: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
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事故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对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注意义务,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能是过失,均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
若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持有故意心态,则应以罪、罪等相关罪名论处,而非交通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时间越长罪行越大吗
肇事逃逸将面临更重处罚。
依据《道安法》规定,肇事者需对因此行为未能及时报警处置所引发的额外损失负责,同时还将被吊销并终身禁驾。
是一种极其恶劣且严重的违法行为,其带来的法律后果包括:若因逃逸导致事故责任无法判定,逃逸方须承担全责;若逃逸行为严重到构成犯罪,将被吊销驾照且终身禁驾;若因逃逸致受害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后逃逸有可能使其行为性质由普通违法升级至犯罪,如一起交通事故中,驾驶者造成他人重伤并负主要责任,若未逃逸仅属普通交通事故,但为逃避法律制裁而逃逸,便构成了交通肇事罪,触犯刑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