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帮信罪异地警察可以抓人吗
一、涉嫌异地警察可以抓人吗
如果你涉及到帮信罪这个事的话,就算是不在本地,外地的警察也是有权把你抓住的。
按照咱们国家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来解释当公安机关要采取措施捉拿那些已经干了坏事或者有很大嫌疑会干坏事的人时,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就可以先把他们关起来:首先,这些人正在准备做坏事、正在做坏事、或者做完坏事后马上就被发现了;其次,被害者或者现场目击者直接指控他们就是罪犯;再者,在他们身边或家里找到了犯罪证据;还有,他们在犯罪之后想自杀、逃跑或者已经开始跑路了;最后,他们有可能毁掉、伪造证据或者串通口供。
当然如果这些嫌疑犯在不同的地方都犯过帮信罪这种事,那外地的警察也可以照章,把他们给抓住。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网络帮信罪立案多久会开庭
在接到人民法院对相关案件的受理通知之后,通常情况下,被指控犯有帮信罪的被告人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之内接受法庭的审理。
在这个过程中,被告人将会依次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由公安机关负责的侦查阶段、由人民检察院主导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最终由人民法院进行的审理阶段。
在侦查阶段,通常需要花费2至3个月的时间;而在审查起诉阶段,则通常需要耗费大约1个月的时间;最后,在人民法院审理阶段,一般需要花费约2个月的时间。
由于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期限可能会因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三、在外地犯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
犯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被者,如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满足,则可能获得不起诉的处理。
针对这类案件,以下为可能导致不起诉裁决的几种情况:首先,如果检察机关对经过两次退回补充侦查仍缺乏足够证明被告人有罪证据的案件,鉴于证据不足而无法满足起诉的法定标准,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其次,若在刑事诉讼流程中,犯罪嫌疑人存在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那么检察机关也应依法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再者,当检察机关经过全面审查后,发现并无犯罪事实或依据法律规定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时,亦应做出不起诉的决定;最后,若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无需判处刑罚或可免于刑罚的,检察机关同样有权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四、帮信罪可以判吗
在中国的河北省,对于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案件,只要被告人具备缓刑的资格和条件,法院就有可能做出缓刑判决。
而要成功获得缓刑,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形:首先,被告人应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其犯罪行为的情节相对轻微;第三,被告人具有明显的悔过自新之意;第四,被告人没有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最后,宣告缓刑不会给被告人所在社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宣告缓刑时,法院还可根据具体案情,同时禁止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间从事特定的活动,限制其进入特定的区域、场所,以及与特定人员进行接触。
以下几种情况则无法获得缓刑:首先,不得适用缓刑;其次,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不能适用缓刑;第三,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同样不能适用缓刑;第四,如果被告人曾因侵犯知识产权而受到刑事处罚或,但之后又再次侵犯知识产权并构成犯罪,那么他将无法获得缓刑;最后,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导致被告人无法获得缓刑。
五、帮信罪不知情了最多判多久
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即帮信罪)的处理,如涉案人员确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其中,且事后能够积极主动投案自首,鉴于这种情况下主观恶性程度较低,其行为的性质和相应的惩处措施将在此基础上予以考虑。
投案自首的确可作为量刑时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但最终判决的结果还需要结合涉案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发挥的角色、所带来的实际威胁及该人是否真诚认罪悔过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实践中,存在着涉案人员在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具备自首情节者可能会受到相对较轻的惩罚,甚至有可能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