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警察会相信笔录吗
一、帮信罪警察会相信笔录吗
假如你帮助某个犯了罪的朋友发送讯息或者传送资料啥的,这事儿很可能就会被划归到“帮信罪”里去。
当警察叔叔开始咔嚓咔嚓地查这个问题时,他们通常是靠着各种各样的证据来搭建整个案子的骨架,其中笔录或者你自己写的东西就是特别关键的一环。
警察叔叔在处理这种帮信罪的时候,会把笔录和其他证据放在一起看看它们能不能对得上号,然后再看看那些涉案的人说的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其他的物证或者的话能够支持笔录里面的内容。
如果笔录里面讲的事情跟警察叔叔用合法手段弄到的其他证据都能对得上,而且也没发现什么明显的漏洞,那么警察叔叔通常就会觉得这份笔录是可以相信的。
但是,如果笔录里面有些地方让人觉得不对劲儿或者跟已经知道的事实不太相符,那警察叔叔可能就会对这份笔录的真实性打个问号,甚至还可能会继续深入调查来核实它到底说了些啥。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对于帮信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
对于帮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这种事儿,山东法律上一般的量刑标准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还有可能被罚款。
当然啦,实际量刑还得看具体情况嘛,比如说诈骗金额、犯罪所得,甚至是、立功这些表现都有影响。
就拿常见的情况来说吧,如果你的结算金额达到20万元以上了,或者是投放广告啥的给别人赞助了超过5万元,又或者是通过这个事情赚取了超过1万元的利润,那这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行为了,很可能会面临更厉害的惩罚。
说到企业犯罪的话,不光要罚他们钱,还要对那些对直接负责的领导人和干活的人按照刑法规定进行处理哟。
不过真实的案例里,法官们都会对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后给出一个合适的量刑结果。
三、帮信罪判概率大吗
首先得说,帮信罪判缓刑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类罪行是有可能得到缓刑的惩罚的,但你要知道,这个其实还得看具体案例的恶劣程度来决定。
比如说,该案件要是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涉及到危害国家安全这种大事儿,那缓刑就得看法官怎么裁决了;其次,帮信罪判缓刑的概率跟口供和悔过的诚恳度也是息息相关的。
只要他们能积极承认错误,真心悔过,再加上有立功表现的话,那判缓刑的可能性可就大大增加啦;最后,帮信罪的罚金问题,通常都是在判决书上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或分几次交清就好啦。
四、帮信罪拘留了三个月会怎么判?
依据相关司法解释,涉嫌帮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个月就表明当事人已经实际度过了这个期限的,可以将其视为入狱服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帮信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仅当帮信行为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被判定为犯罪。
在中国法律中,被认为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1)帮助的对象数量多于或等于三人;
(2)提供金额结算超过二十万元人民币;
(3)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人民币;
(4)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原因受到过,并且在之后仍然从事帮信行为;
(5)由于被帮助对象的犯罪行为而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发生。
五、帮信罪定罪判几年徒刑
你得知道,当有人在网上搞点啥违法勾当时,如果你还给他提供技术支持、广告宣传或支付结算服务,只要你的行为够严重,那你就有可能被抓起来,判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是拘留,还要额外罚款。
当然了,要是你们公司这么做了,那你就更惨了,得接受单位的罚金处罚,而且还得面对你的主管以及直接责任人给出的惩罚。
但是,想明白了,这事儿的前提是你得清楚地知道别人在网上干什么坏事,并且你的行为已经严重到需要法律制裁的地步。
最后,具体怎么判,还是要看案子的实际情况和你能拿出的证据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