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平台发的信息轰炸让人崩溃?律师教你3招合法应对!
面对催收信息轰炸的破局之道
"每天被几十条短信轰炸,半夜还接到陌生电话威胁",这是李女士因网贷逾期后的真实遭遇。面对这类信息轰炸,正确处理方式不是关机逃避,而是用法律武器筑起防护墙。
首先核实信息发送主体合法性,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1条规定,任何机构发送催收信息必须明确标注真实身份,收到未标注公司名称、工号的信息,可立即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
其次建立"三不"证据链:
- 不删除任何短信、邮件(截图保存原始记录)
- 不拒接电话(使用通话录音功能)
- 不轻信口头承诺(要求书面确认)
最后善用"维权三步曲":
- 向平台发出《个人信息处理异议告知书》
- 向属地银保监会提交《不当催收投诉函》
- 对涉嫌违法的催收行为报警备案
关键应对建议
- 优先协商还款方案:主动联系平台出具收入证明协商分期
- 警惕"变种催收"套路:对声称"法务部""稽查科"的来电保持警惕
- 善用技术手段:在手机设置中开启"陌生号码智能拦截"功能
法律武器库
- 《民法典》第1033条:任何组织不得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
- 《刑法》第293条:催收非法债务罪明确将"恐吓、跟踪、骚扰"定为刑事犯罪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7条:每天22:00至次日8:00禁止催收
律师特别提醒
重点标记高频出现的违法情形:
- 使用"爆通讯录"等软暴力手段
- 伪造律师函、法院传票
- 声称"不还款就构成诈骗罪" 这些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可直接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
智慧应对法则
遇到信息轰炸时谨记"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录音录像、要留存证据、要主动沟通 不要失联逃避、不要私下转账、不要签空白协议
法律赋予的不仅是还款义务,更是人格尊严的保护权,合理运用法律程序,既能解决债务问题,又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逾期平台发的信息轰炸让人崩溃?律师教你3招合法应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