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虚假广告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严重的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虚假广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因此法律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和惩处措施。
在民事责任方面,发布虚假广告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广告主应承担责任。消费者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广告主赔偿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等。
行政责任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相关部门会对虚假广告进行监管和处罚,如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处以罚款等。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都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对于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就会涉及刑事责任。比如明知是虚假广告,仍故意进行传播且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有效打击虚假广告,法律还规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例如,强化广告审查制度,要求广告发布前进行必要的审查,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加强对广告行业的监管,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威慑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虚假广告的辨别能力。一旦发现虚假广告,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正常秩序。而广告从业者则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秉持诚信原则,杜绝虚假广告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
法律依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