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销售伪劣的口罩的,会有什么后果
制作、销售伪劣口罩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行政处罚以及民事赔偿责任等后果。
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口罩成为重要的防护用品。制作、销售伪劣的口罩是严重违法且违背道德的行为,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从刑事方面来看,这种行为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行政处罚方面,相关部门有权对违法者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措施。
购买到伪劣口罩的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购买口罩的价款、因使用伪劣口罩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
总之,制作、销售伪劣口罩的行为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这不仅关乎公共健康和安全,也体现了法律对公平交易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