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包庇罪怎么判
一、17岁包庇罪怎么判
根据相关,对于包庇罪的量刑标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对于犯罪者进行包庇,提供藏身之处或财产,协助其逃脱警方追捕或者制造虚假证据从而进行包庇的行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刑罚。
若是行为情节较为恶劣,则可能处以三年以上但低于十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如果在事发之前就已经与犯罪者共同策划过相关行为,那么将会视此为,一并处罚。
法院在裁量刑罚时,还会结合犯罪动机、主观恶意、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被告人是否属于(累犯会加重处罚),是否有、立功等能够减免刑期的情形,以及被告人在事故中的认罪态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检讨和评估,以此来确定最终的判刑结果。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包庇罪的主体要求,必须是年满16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至于在犯罪的主观层面上,包庇罪的认定就更加严格了:犯罪者在从事此类活动时,必须主观上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窝藏、包庇的是涉嫌犯罪的人员。
一旦在实施窝藏、包庇行为之初,犯罪者便已知晓对方身份并仍继续执行该行动,那么依旧会被判定构成犯罪。
同样地,即使起初不知道对方身份,但在发现对方属之后,依然继续从事此类包庇行为的情况,一样会判定其为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亲人包庇罪怎么量刑最轻
研究包庇罪的量刑标准,必须考虑中国刑法中关于此项责任的详细法规与司法解释。
包庇罪的基本量刑标准如下:轻微情况,仅给予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严重情况,给予三至十年有期徒刑不等。
对于自首及立功行为,亦可作为减轻罪责的衡量因素。
其中,自首意为坦白所犯行径,立功则包括协助警方抓捕罪犯或提供破案关键信息等。
而亲属关系亦会对此类案件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术语"近亲属"在这里被定义为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及曾孙子女。
在危害国家安危以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情形下,"亲亲相隐"原则并不适用。
三、以案释法包庇罪怎么判
关于包庇罪的法定判刑标准:明知道某人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然而仍然为他提供隐蔽场所或财产支持,甚至协助他逃跑,或者协助他制造虚假证据进行包庇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法律制裁。
若情节严重,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等。
若包庇罪行发生前已经有相互勾结的预谋计划,此时便应按照共同犯罪来予以评定处理。
我们应当如何分辨与包庇罪这两种犯罪形式?首先,前者的犯罪当事方通常是特定个人,而后者的犯罪事件则可以涵盖到所有公众;其次,在时间上来看,前者往往是在侦查、审判阶段才得以实施,而后者则可能出现在犯罪分子被、关押之前,或者甚至是在他们被逮捕、判刑之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以上是关于17岁包庇罪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