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刑事犯罪标准是什么
一、未成年刑事犯罪标准是什么
关于未成年刑事犯罪的判定标准,主要依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针对年龄在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群体,通常情况下是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的,然而他们有可能需要接受相应的教育指导、感化改造以及挽救性治疗措施。而对于年满14周岁但尚未达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群体来说,若其触犯了诸如、导致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或者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罪行,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量刑时会充分考虑到其年龄因素,给予适当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至于已经年满16周岁但尚不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群体,一旦涉及犯罪行为,同样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来决定是否对其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未成年人污蔑别人犯罪
未成年人在遭受污蔑的情况下,其行为究竟能否被认定为犯罪,这需要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深入剖析。倘若未成年人蓄意捏造虚假事实,并将这些不实信息大肆传播,从而导致他人的人格尊严受损,名誉扫地,那么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他们有可能触犯名的规定。但是,鉴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性,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特殊的保护措施,例如设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门槛,以及对未成年罪犯实施较为轻缓的量刑等原则。在实践操作中,尽管未成年人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益或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们仍有可能逃脱刑事制裁,而仅仅面临相应的乃至司法训诫。
受害者同样有权通过程序来主张自身的权利,要求侵害方停止行为、恢复名誉、公开道歉,甚至赔偿相应经济损失等。
三、未成年犯罪可以刑拘
在一些极端且具有重大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年幼罪犯确实有可能遭受。而“刑拘”乃是刑事拘留之缩写,即未满16岁并且已具备年满14岁周岁条件的幼童,倘若涉及到诸如蓄意杀人、重度故意伤害,或者杀害他人、致使他人重伤甚至死亡、实施强奸行为、进行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掷危险物品等严重犯罪行为,那么他们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并为此面临可能被法律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境况。同时,法律法规亦明确强调对于未成年罪犯应给予恰当的教育和矫正服务,用以帮助他们塑造正确方向,并维护他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在针对未成年罪犯的司法处置过程中,会依照犯罪情节的轻重、所引发的社会影响及后果、以及未成年罪犯因所犯罪行在心理层面是否有所悔悟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以上是关于未成年刑事犯罪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