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证据罪如何认定罪名
一、伪造证据罪如何认定罪名
伪造证据罪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一)主体方面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该罪。
(二)主观方面
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伪造证据的行为会妨害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却仍然积极实施该行为。过失不构成此罪。
(三)客体方面
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伪造证据的行为干扰了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影响公正裁判。
(四)客观方面
客观上表现为在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伪造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证据等情况。所谓情节严重,例如伪造证据手段恶劣,严重干扰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冤假错案等后果等。
二、对伪造证据的认定
法院对伪造证据的认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证据来源
1. 来源不合法或不合理。例如,声称是从正规机构取得,但该机构否认出具过该证据,或者证据的形成过程不符合正常逻辑与实际情况。
2. 来源存在矛盾之处。如声称在某特定地点取得证据,但该地点在证据形成当时不具备形成该证据的条件。
(二)证据内容
1. 内容存在篡改迹象。例如,合同条款有明显修改痕迹,且修改处未按正常程序进行标注或。
2. 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比如伪造的医疗记录与实际的诊疗情况完全不同,或者编造虚假的交易金额等。
(三)证据形式
1. 形式不符合法定要求。如伪造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公文印章,这种证据形式本身就是伪造的。
2. 形式存在伪造特征。例如,伪造的签名笔迹与真实笔迹有明显差异,或者伪造的文件纸张、印刷格式等不符合正常规范。
一旦法院认定证据为伪造,伪造证据者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三、法院对伪造证据怎么处理
如果在诉讼过程中发现伪造证据的情况,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
1. 对伪造证据的当事人,法院会对其进行批评。在民事诉讼中,这种行为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干扰正常的诉讼秩序。
2.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在民事案件里,可以对伪造证据的一方进行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罚款的金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拘留的期限也有相应法律规定。
3. 对于刑事案件中伪造证据的,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等相关罪名。一旦认定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可能涉及到等刑罚。
4. 法院不会采纳伪造的证据,该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是为了确保司法裁判依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维护司法公正。
以上是关于伪造证据罪如何认定罪名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