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达到多少钱构成犯罪
一、欠薪达到多少钱构成犯罪
欠薪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并非单纯取决于欠薪金额。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构成犯罪。关于“数额较大”,不同地区可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拖欠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或者拖欠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可能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此外,即使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严重后果的,同样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一旦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欠薪量刑标准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欠薪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量刑标准如下:
一是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里的“数额较大”,不同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有不同界定,一般指对单个劳动者欠薪数万元,或对多名劳动者累计欠薪达到一额等情况。
二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通常包括因欠薪导致劳动者生活困难、引发极端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
此外,如果在提起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体现法律在打击欠薪行为时,也鼓励用人单位及时改正错误,保障劳动者权益。
三、欠薪多少钱可以起诉
无论欠薪金额多少,劳动者都有权起诉。
从法律层面看,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是其法定义务。只要用人单位存在的事实,劳动者就具备起诉的权利基础。
起诉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即便欠薪数额较小,劳动者也不应放弃维权。而且,起诉过程中,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确定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欠薪行为以及应支付的具体金额。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起诉前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考勤记录、工资条、工作证等,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以及欠薪事实。同时,劳动者也可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再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欠薪达到多少钱构成犯罪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