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公文几份犯罪记录怎么判
一、伪造公文几份犯罪记录怎么判
关于伪造证据罪的量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若涉及到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以及翻译人实施伪造证据行为,此类情况通常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而如犯罪情节严重者,则需面临三年及以上直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律制裁。
若犯罪行为主体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员,其面临的处罚应根据具体犯罪情节轻重程度进行判断,轻者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处以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六条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二、违法属于犯罪记录吗
违法行为与犯罪纪录并非呈现出绝对的等价关系。违法行为广义上是指触犯了国家的的任何行为,其范围包含了轻微的违法行为以及严重的犯罪行为。而犯罪纪录则特指那些因为实施了犯罪行为并被法院判定为有罪之后,所产生的正式的犯罪档案。如果违法行为没有达到犯罪的标准,例如轻微的违法行为,那么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留下犯罪纪录的,仅仅会在特定的执法或者司法文件中保留有违法行为的相关记录。
犯罪纪录的产生需要经过法院的审判,并且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对于个人的信用状况、职业资格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违法记录和犯罪记录的区别
违法记录和犯罪记录存在多方面区别:
其一,概念不同。违法记录涵盖范围更广,是指违反各类法律法规的记录,包括违反等一般违法行为。而犯罪记录特指触犯刑法,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被判定有罪的记录。
其二,行为性质不同。一般违法行为情节相对较轻,对社会危害程度较小,如常见的治安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则性质更为严重,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刑法所规定的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
其三,处罚后果不同。违法记录对应的处罚通常是警告、罚款、等相对较轻的处罚措施。犯罪记录对应的处罚是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等主刑,以及、、等附加刑。
其四,影响不同。犯罪记录对个人的影响更为深远和严重,在就业、、升学等诸多方面都可能受到严格限制,而违法记录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特定职业的从业资格审查时,也可能产生一定阻碍。
以上是关于伪造公文几份犯罪记录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