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哪种情况只需要拘役?
一、敲诈勒索哪种情况只需要拘役
敲诈勒索行为情节较轻时,可能被处拘役。一般来说,存在以下情形可能适用拘役:
第一,敲诈勒索数额较小且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下限,同时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比如刚刚达到入罪标准,又具有初犯、偶犯等情节,表明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第二,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比如犯罪后有、立功表现,或者在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系从犯,且敲诈勒索行为本身未造成严重后果,如未对被害人的财产、人身及精神造成重大损害的。
第三,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例如,敲诈勒索行为只是偶尔为之,手段并非特别恶劣,且及时退还财物、取得被害人谅解等,综合判断其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仅被判处拘役。
拘役的期限一般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具体的量刑会由法院依据案件的具体事实、证据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综合判定。
二、敲诈勒索的认定标准
敲诈勒索的认定需从主客观多方面判断。
主观上,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通过威胁、要挟等手段意图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
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威胁、要挟方法,如以恶害相通告,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被迫交付财物。威胁、要挟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实施暴力、揭发隐私、毁坏名誉等。威胁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被害人本人,还可能涉及被害人的亲友。
数额方面,达到一定标准才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构成。不过,多次敲诈勒索,即便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两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也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此外,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交付财物之间需存在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是因恐惧心理而交付财物,若被害人并非基于恐惧而是基于同情等其他原因交付财物,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三、敲诈勒索的人怕什么
敲诈勒索者通常惧怕以下几方面:
第一,法律制裁。敲诈勒索行为触犯,一旦被追究刑事责任,将面临、拘役或,并处等刑罚。法律的威严和强制力是对他们最有力的威慑,其深知犯罪后果严重,担心失去自由和面临经济处罚。
第二,受害者坚决反抗。若受害者不被威胁恐吓所惧,果断拒绝勒索要求,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会打乱敲诈勒索者的计划,使其无法得逞,甚至陷入被调查的困境。
第三,证据暴露。他们的行为需依赖威胁等手段,若受害者留意收集保存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书面材料等,这些证据会成为将其绳之以法的关键,因此害怕证据被掌握。
第四,社会舆论。敲诈勒索行为不道德且违法,一旦公之于众,会引发社会谴责和舆论压力,影响其声誉和形象,破坏其在社会中的立足根基。
以上是关于敲诈勒索哪种情况只需要拘役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