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区别有哪些方面
一、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区别有哪些方面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从行为特征来看,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积极地为实施犯罪进行筹划和准备,如购买作案工具、勘察犯罪现场等。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其强调的是行为人主观上的自动性,即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停止犯罪行为。
在时间节点上,犯罪预备发生在犯罪行为着手之前,此时犯罪尚未正式开始实施;而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着手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
从法律后果方面而言,犯罪预备由于尚未着手实施犯罪,一般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而犯罪中止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总之,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虽然都与犯罪行为相关,但在行为表现、时间节点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对于准确认定犯罪行为和量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犯罪危害有哪些类型
犯罪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人身危害,这是最为直接和残酷的一种。犯罪行为往往会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殴打致伤、枪击致残甚至危及生命,那种血淋淋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受害者可能在身体上留下永久的伤痛,其生活质量和行动能力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们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后续的康复治疗也往往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其次是财产危害。犯罪行为常常会导致受害者的财产遭受损失,、抢劫等行为会将他人辛勤积累的财富瞬间据为己有,让受害者瞬间陷入经济困境,可能失去住房、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这种财产的损失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可能给受害者带来心理上的打击,如焦虑、抑郁等,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再者是社会危害。犯罪行为会破坏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当犯罪事件频繁发生时,人们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不敢在夜间出行,不敢将财物暴露在外,社会的正常运转也会受到阻碍,商业活动受限,、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也会受到影响。总之,犯罪危害的类型多样且严重,对个人、社会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三、要件有哪些
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主体方面,一般主体均可构成,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成为该罪的主体。他们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从客体来看,主要是他人的身体活动自由权,也就是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身体活动的权利。无论是合法拘禁还是非法拘禁,只要限制了他人的这种自由,就可能构成此罪的客体要件。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这里的“其他强制方法”包括捆绑、隔离、关押等多种形式,且必须是非法的,即没有法律依据的强制行为。例如,未经法定程序,将他人关押在特定场所,使其无法自由离开,就符合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特征。只有同时满足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这四个方面的要件,才能认定构成非法拘禁罪。
以上是关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区别有哪些方面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