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又立功怎么判
一、犯罪中止又立功怎么判
1. 一般立功表现为犯罪分子在法庭中揭露同案犯罪行或其他犯罪事实,并得到证实;提供破获其它案件关键信息;阻止他人犯罪;协助警方逮捕其他罪犯(含同案犯)等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事项。
只要犯罪者满足上述一项,即可获得从轻或减轻惩罚的权利。
此规定为选择性的,只有在从轻无法满足其处罚时,才能适用减轻处罚,即在法定刑以下量刑。
2. 重大立功表现则是犯罪分子揭露他人重大犯罪行为,提供破获其他案件关键信息,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警方逮捕其他罪犯(含同案犯)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等。
此处的“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通常指可能被判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在省级、自治区级、直辖市级或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案件。
对于此类犯罪分子,可给予减轻或免除处罚。
若在法定刑以下仍显过重,则可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被起诉到去了,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刑事责任是什么
犯罪中止,即指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主动放弃继续进行犯罪或者自觉而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形态,其属于犯罪的未遂状态中的一类。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关于犯罪中止的定义、特性以及法律上的惩处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犯罪中止的定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行为的整个过程中,行为人主动放弃继续进行犯罪或者自觉而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形态。
同时,犯罪中止也被视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
其次,接下来我们要详细了解犯罪中止的三大特性。
第一个特性即是时间性,这不仅包含了从犯罪预备阶段开始直至犯罪目的已经实现之前的全部历程,亦涵盖了预备阶段的中止情形和实施阶段的中止情况。
其二是自动性,这主要体现在行为人主动放弃继续进行犯罪或者自觉而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两个方面。
其中,“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自认为可以顺利完成犯罪的前提下,自行决定停止犯罪行为。
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则是指在犯罪行为已经结束,但犯罪结果尚未出现的特殊情境下,行为人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最后一个特性是客观有效性,这意味着行为人必须有实际的放弃犯罪或者阻止结果发生的行为表现,并且确实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只要主动放弃正在筹备或实施的犯罪行为,便可视为具有客观有效性。
若在犯罪行为已经结束,犯罪结果尚未出现的特殊情境下,行为人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方能被认定为具有客观有效性。
最后,我们来谈谈对犯罪中止者的法律惩处。
根据相关,对于那些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继续进行犯罪或者自觉而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者,如果他们的行为并未给社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损害,那么司法机关将免于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反之,如果他们的行为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害,那么司法机关将会酌情减轻对其的刑事处罚。
以上是犯罪中止又立功怎么判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