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未遂能定诈骗罪吗判多少年
一、诈骗未遂能定诈骗罪吗判多少年
诈骗未遂能定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关于量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在具体判断诈骗未遂的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诈骗的数额、犯罪情节、未遂的原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多种因素。例如,虽然是诈骗未遂,但如果诈骗的数额特别巨大,即便未遂,也可能在法定刑幅度内处以相对较重的刑罚。
二、诈骗罪是吗
诈骗罪并非民事纠纷。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范畴。
民事纠纷通常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的争议,比如、纠纷等,主要解决的是权益分配和补偿等问题,处理方式一般有协商、调解、、等。
而诈骗罪的性质更为严重。一旦构成诈骗罪,犯罪人将面临刑事处罚,根据诈骗数额及情节不同,会被判处相应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还可能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刑事诉讼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旨在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所以,诈骗罪与民事纠纷在法律性质、处理程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不能将其等同于民事纠纷。
三、诈骗有集体诈骗一说吗
存在集体诈骗这种情况。集体诈骗通常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诈骗行为,在理论中属于范畴。
集体诈骗的行为人之间往往存在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策划诈骗方案,有的负责实施诈骗行为,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骗取他人财物,还有的负责转移赃款等后续行为。
认定集体诈骗时,需考量各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共同诈骗故意,即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骗取他人财产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客观上,各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诈骗行为链条。
在量刑方面,根据各行为人在集体诈骗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进行区分。主犯承担较重刑事责任,从犯相对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按照其被胁迫参与犯罪的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以上是关于诈骗未遂能定诈骗罪吗判多少年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