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新标准的内容是什么?从醉驾到入狱的时间具体是多久?
一、醉驾新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醉驾新标准的内容是:驾驶将作为被追究驾驶人的刑事责任,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将以危险驾驶罪入刑,如果醉酒驾驶以后,同时构成了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同时,新的当中,也对醉酒驾驶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正。
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
二、醉驾的刑事处罚有哪些?
(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处,并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会从重处罚: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或者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或者刑事追究的;
8、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三)醉酒驾驶机动车,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又构成等其他犯罪的,依照的规定处罚。
(四)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判处罚金,应当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悔罪态度等情况,确定与主刑相适应的罚金数额。
(五)公安机关在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时,对查获经过、呼气酒精含量检验和抽取血样过程应当制作记录:有条件的,应当拍照、录音或者录像;有的,应当收集证人证言。
(六)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的依据。犯罪嫌疑人经呼气酒精含量检验达到本意见第一条规定的醉酒标准,在抽取血样之前脱逃的,可以以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其醉酒的依据。
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时,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者抽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本意见第一条规定的醉酒标准的,应当认定为醉酒。
(七)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应当严格执行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法定诉讼期限内及时侦查、起诉、审判。
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拘留或者。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的,可以。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
我国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一直是十分严厉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各类醉驾案件的处理不断吸取总结经验,对于已经颁布的规定进行逐年的完善,尤其是将醉驾归属至类,是一项重要的规定,对于减少醉驾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醉驾到入狱的时间,并不是统一确定的时间,它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对的一个判断。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醉驾的将会受到我国《》的处罚,这种处罚可能就是被判处,其次,从醉驾到入狱的时间,并不是统一确定的时间,它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对的一个判断。
普通需要三个月才能做出判决。如果醉驾者被逮捕拘留超过15天,那可能已被。醉驾可能会涉嫌危险驾驶罪,在实践中,一般适用于直诉案件。直诉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后,不经过任何逮捕的强制程序,直接移送调查起诉的刑事案件。与其他刑事案件相比,历时时间更短,如因机动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将以定罪处罚,按普通程序的案件处理。
刑事案件要经过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醉酒驾驶有可能涉嫌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在实务中一般适用于直诉案件。直诉案件是指没有经过逮捕程序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后直接移送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相对于其他的刑事案件时间较短些。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以罪定罪处罚。变为普通程序案件。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第二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九十一条第四款,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综上所述,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从醉驾到入狱的时间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案情复杂审理判决时间就会较长,案情清楚可能判处,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对的一个判断。
米小律网小编提醒: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用到的时候用到。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可以点击下方咨询,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合适的一个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