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事故现场多长时间算逃逸
一、离开事故现场多长时间算逃逸
首先,关于逃逸的时间问题,其实并无严格的规定限制。
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存在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即可视为逃逸行为。
如果肇事者在离开现场后,是出于寻求医疗援助等正当理由,且能够在事后及时返回现场协助处理事故的,则不应当被认定为逃逸行为。
值得强调的是,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选择逃逸的,需独自承担所有的责任。
但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对方当事人也存在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逃逸方的相应责任。
相反地,若当事人蓄意破坏、伪造现场或者销毁相关证据,将面临全责的处罚。
《》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对方逃逸后续怎么起诉
在发生交通事故并出现肇事者逃逸的情况时,并非能直接发起法律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进行的是报警处理。
当交警部门出具书以后,若此事件涉及刑事犯罪,即,那么这便属于案件的范畴。
在这个阶段,警方将展开立案侦查工作,然后再将此案件移交至人民检察院,以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出公诉请求,最后由人民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裁决。
倘若此事件并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对于事故赔偿事宜存在争议的话,则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获得相应的赔偿。
关于起诉的具体流程如下所述:首先,由原告委托的律师负责收集与赔偿相关的证据材料,编制详细的证据目录,并撰写。
这些证据材料主要包括事故认定书、书、住院病案、误工证明、以及被人证明等,用以证明原告方所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
将上述准备好的起诉状提交至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启动民事诉讼程序。
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事故发生地或任何一位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作为管辖法院。
例如,可以选择肇事司机的经常居住地所在的人民法院,亦或是保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最后,人民法院将对起诉材料进行立案审查,如符合立案条件,将会通知当事人在七个工作日内缴纳用,待缴费完成后正式立案受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