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人后离开后再回来算逃逸吗?
一、撞人后离开后再回来算逃逸吗?
若肇事者在离开事故现场之后,再次折返并承担责任的话,尽管这种情形仍被视作逃逸,但却构成了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逃逸主要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出现交通事故的同时,未能按照规定留在现场且擅自离去,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引发的各项民事、刑事以及行政责任的部分或全部无法得到明确确定,其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试图推卸责任或者逃避风险。
在此情况下,首先,交通肇事逃逸必须满足的基本前提为“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它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严格约束和限制,不应当仅仅被视为所谓的“逃离事故现场”。
举例来说,肇事者如果在做出违法行为之后并未立即逃逸(或者没有成功逃脱)事故现场,反而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前来处理,待相关事宜解决完毕后选择逃跑的情况,同样也应当被视作“交通肇事后逃逸”。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未满16岁骑自行车与别人发生碰撞后离开算是逃逸吗
在出现轻微交通事故的情况下,若行为人并非出于规避责任的目的而选择离去现场,这种行为通常并不视为逃逸。
只有在行为人具有明确的主观意图,即试图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救助义务,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实际逃离现场行为的情况下,才可能被判定为故意挑起事件。
举个例子来说明,若是某个未成年人驾驶车辆时意外撞伤他人,由于交通事故责任人尚不足十六岁,因此根据相关法规规定,这个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对此事置之不理,他的法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如果涉及严重的交通事故情形,赔偿内容将涵盖伤者所需的医疗费用、误工报酬、交通运输费、住宿费以及伙食津贴等各方面花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