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逃逸需要证据吗
一、报警逃逸需要证据吗
确实,证据不可或缺。
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须证据支持,依我国法律,所有案件皆需以证据和调查研究为依据,不能只听口供。
证据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搜集,若公民发现逃逸证据,可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
物证、人证等均为有效证据,具体要求见《刑事诉讼法》。
这些都是有力的辩护工具。
《刑事诉讼法》第50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报警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涉及到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
在发生之后,若当事人进行逃离现场的行为,则该逃逸者需承担起所有的民事赔偿责任;
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对方当事人亦存在过失,则可适当减轻逃逸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吊销其机动车,并且终身禁止其再次获得机动车驾驶证。
在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其处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作为。
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还将对其终身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录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备案。
肇事逃逸被视为加重处罚的情节之一。
若后逃逸,且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罪,那么将会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的刑事处罚。
若因逃逸导致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则将面临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