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一、怎么处罚规定
对于逃逸的处罚标准,视其罪责轻重而定。
若构不成犯罪,安全主管部门有权对当事人追究二百至二千元的罚款,以及十五天以下的拘留,乃至吊销机动车驾驶,当事人终身不得再次申领,同时还需担负民事赔偿责任。
若情节严重到构成犯罪,当事人将面临最高三年、最低七年的,若因逃逸行为直接导致人员伤亡,量刑将升至七年以上。
安全主管部门还有权吊销其机动车驾驶执照,当事人终身不得再行申请。
请注意,最终的法律责任及刑事定性应由相关执法机构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机动车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对于机动车肇事逃逸行为,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素:肇事者清楚认识到已发生交通事故;有逃避法律责任之故意;逃离了事故现场。
在实际案例中,以下几种情形常被判定为肇事逃逸:肇事者明知事故发生,却逃离事故现场;肇事者自认无责而离开现场;肇事者在疑似酒驾或等情况下,未履行现场等待处理义务,弃车后再返回;肇事者送伤者至医院救治后,未报警并擅自离开;肇事者送伤者至医院后,留虚假身份信息离开;肇事者在接受调查时逃跑;肇事者离开现场否认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其已知情;协商未果或额不足,肇事者未留下真实信息便离开现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