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肇事逃逸该如何追责他
一、被该如何追责他
1、关于交通运输肇事逃逸及其他极为恶劣情节的处罚,通常会给予被告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惩罚;
2、如果由于被告的逃逸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的后果发生,那么被告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处分,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将是其最终的归宿。
在界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必需满足的前提条件便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一目的,然后还需注意到的是,它无论在时间还是地点上均无过多限制,并非狭隘地理解为仅仅只是指在事故现场进行逃窜。
相反,对那些在肇事后并未立即逃离事故现场(甚至无法离开),而选择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或等候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完毕之后再行逃跑的情形,同样应当被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如何起诉肇事逃逸
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且存在逃逸行为时,并非可以直接进行起诉处理,而须依法先行向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在确认了事故责任人,亦即被告方的真实身份之后,针对其未履行赔付义务的情况,可依循以下正式且严谨的法律程序展开进一步行动:首先,需精心准备一份内容详实且符合规范格式要求的状;其次,携备相关的事实证据资料,直达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申请起诉;接下来,务必依照法院通知所述时间地点,准时出席参加所有与本案有关的诉讼活动;若对于原审判决或裁定结果有所异议,则须在收到一审裁判文书之日起十五天之内,或在收到裁定文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上诉法院递交书面的上诉状,以争取二审申辩权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