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要怎么处罚
一、要怎么处罚
在处理逃逸行为时,可采取的惩戒措施包括以及刑事制裁。
首先是行政处罚方面,对于肇事者造成后逃逸,但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情况,将被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不等的罚款,同时还可能会面临十五天以内的拘留。
其次是刑事处罚部分,若肇事者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属于重大交通事故,且其行为已构成犯罪,并且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逸,那么除了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之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还将吊销其机动车,且终身禁止其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
另外,如果肇事者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并在逃逸之后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而对于那些因为逃逸导致他人死亡的肇事者,则将面临更为严厉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刑事开庭后要怎么办
在交通肇事罪刑事案件的审判环节,被告人有责任主动参与到审讯流程当中,对于被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合理反驳,将其所持有或掌握的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法庭。
与此同时,被告人享有权利作为辩护人替自己维权,从而确保其在法律程序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
在整个法庭审讯期间,会如实地倾听控诉人和辩护人双方的观点和证据陈词,并依据现行对案情做出公正且严谨的审查。
经过认真比对了庭审过程中所收集的各类信息和证据之后,法院将会依照事实及其法律规定做出最终的判决,并向社会公众公布判决的具体内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