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程序有哪些
一、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程序有哪些
在处理涉及罪的案件时,取保候审的适用有两大主要条件:首先,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能会被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罚或者无需实际服刑;其次,他们不具备造成社会潜在危害的可能性,或者在采取了取保候审的措施之后,不会对刑事诉讼的进展产生严重干扰。
从程序角度来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律师都有权向负责该案件的司法机关提交取保候审的申请。
经过司法机关的严格审查,如果批准了取保候审的请求,那么申请人就必须向相关的担保机构提供相应的担保,具体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他人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另一种则是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第六十七条
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交通肇事者怎样负责
在处理时,肇事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由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其严重性来决定的。
通常来说,交通肇事者需要对受害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这其中包括了支付受害人的医疗费用、用以及财产损失等等。
然而,如果交通肇事行为已经达到了犯罪的标准,例如触犯了交通肇事罪,那么肇事者除了要承担上述的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比如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刑罚。
除此之外,由于他们的违法行为,肇事者还需要承担相关的行政责任,像缴纳罚款或者可能被吊销等处罚也是免不了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