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对方肇事逃逸如何处理

合飞律师3个月前 (03-22)普法百科4

一、对方如何处理

首先,当当事人在遭遇并且对方逃逸时,应该立即报警处理,同时,必须向警方全面且客观地陈述事实真相。

如逃逸行为严重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涉及刑事案件。

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因违反相关管理规定而引发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致使公共财产及私人财产受到重损失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或的处罚;最后,如果在交通事故后有逃逸行为,或者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定性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对于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实施逃逸行为,依据具体情况,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若当事人在事故中逃逸,虽然尚未构成犯罪,但根据相关,公安部门有权处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可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如果当事人在重大交通事故中构成犯罪,但未有逃逸行为,除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之外,公安机关亦有权吊销其机动车;如若当事人在重大交通事故中不仅构成犯罪,而且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逸,那么公安机关除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之外,还会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身禁止其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60281.html

对方肇事逃逸如何处理的相关文章

如何追究对方肇事逃逸,对方肇事逃逸了怎么办

可以立即报警处理肇事逃逸属于违法行为,具体如何处罚,则需要根据所造成的后果来判断,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主要进行行政罚,比吊销执照,拘留以及罚款,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还需要追究刑责任。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对方肇事逃逸怎么办 对方肇事逃逸应当立即报警...

都有责任一方肇事逃逸,无责任一方肇事逃逸一定是全责吗

都有责任一方肇事逃逸没有构成犯罪的,将会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当中的规定此进行行政罚款。实际上发生的交通故,那么车辆的驾驶人应当立即的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之下,车辆量得肇事者也应当积极的救助伤者。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双都有责任一方肇事...

对方肇事逃逸如何对方赔偿

一、对方如何对方赔偿 报警要紧:赶紧打电话报警,让警察介入,追查跑的司机。 找到他后,他们的报告就能帮你索赔了。 搜集证据:找些证据来证明故和司机的责任吧,比照相啊,录视频啊,记下目击的情况,甚至可能的话,保留监控录像等等。 治伤要紧:要是有人受伤,就赶快送医院去,别忘了保留好所有的...

肇事逃逸如何定罪量刑(肇事逃逸如何定罪量刑标准)

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肇事逃逸罪和交通肇事罪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交通故罪,是指道路交通安全管中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行为;而肇事逃逸罪是指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的行为,未依法履行报告、停车等义务而离开现场的行为。 因此,在判断这两种犯罪时,需要...

肇事逃逸撞伤人怎么处理,对方肇事逃逸不私了会怎么处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了一些关于被撞伤对方肇事逃逸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怎么罚?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对方肇事逃逸不私了会怎么处理,肇事逃逸派出所怎么处理

交警让私了没有时效的限制,需要跟对方协商赔偿的问题,签订赔偿协议;若是肇事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追究司机的刑责任,此时不可以进行私了,而是要对肇事司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肇事逃逸交警让私了,有时效吗 没有时效限制,若是...

对方肇事逃逸全责索赔技巧,肇事逃逸最佳处理方

一、对方肇事逃逸全责索赔技巧,肇事逃逸最佳处理方果您遇到了对方肇事逃逸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您进行全责索赔的技巧: 1、收集证据: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肇事逃逸事件相关的证据。这包括发现场的照片或视频、对方车辆的车牌号码、对方车辆的车型和颜色、发时间和地点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您证明对方...

受伤方肇事逃逸如何处理

一、受伤方肇事逃逸如何处理 1.紧急求助万分及时:倘若您或者他人不幸遭遇创伤件,应当毫不犹豫地拨打全国通用的紧急救援电话(120),寻求医疗部门的紧急援助。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秩序,我们也应依照相应法规,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0),详细报告涉及的以及案发后肇事离现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