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撞死人逃逸的判刑是否考虑肇事者的主观恶性
一、酒驾撞死人逃逸的判刑是否考虑肇事者的主观恶性
在涉及到酒驾造成人员死亡及逃逸的刑事诉讼案件中,审判机关在做出判决时的确会充分关注肇事者的主观恶性。
主观恶性是对肇事者对自身行为所引发的结果进行认知以及其恶意程度的考量。
倘若肇事者明明洞悉酒驾的潜在危险性,并且深知该举动极有可能酿成重大事件,但仍未放弃酒后驾车,甚至在事故发生之后选择逃逸,这种情况无疑彰显出肇事者具备颇高的主观恶性。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在裁决量刑时会全面权衡肇事者的行为表现、态度立场以及犯罪动机等多方面因素,而主观恶性正是这些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在酒驾致人死亡并逃逸的案件中,审判机关在做出判决时必定会充分考虑肇事者的主观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撞到人的定罪标准
案件的立案标准为:1.若造成一人或三人重伤且负事故全责或主责者,行为人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意图并逃跑;
2. 对于死亡三人以上且负事故同等责任者,行为人具有同样逃避法律追究的意图后逃跑;
3. 若导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责或主责者,行为人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意图并逃离事故现场;^4. 其他符合上述情况的标准。
三、撞死人是交通肇事罪还是
根据相关规定,在酒精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并在行车过程中导致的醉驾行为,无论是否引发严重,均可视为罪的范畴。
然而,当醉驾行为严重到足以产生重大交通事故时,即构成交通肇事罪。
这里所称的“重大交通事故”,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在事故中出现人员伤亡情况(一人或多人),且驾驶员全责或主责;
(2)同一交通事故已导致三名及以上人员死亡,且驾驶员需为这起事故承担至少同等责任;
(3)该事故对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造成了直接损害,且驾驶员需要为此承担全责或主要责任,同时还需具有无力支付超过三十万元以上额的经济状况。
以上是关于酒驾撞死人逃逸的判刑是否考虑肇事者的主观恶性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米小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