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之间发生碰撞事故怎么处理
一、电动车之间发生碰撞事故怎么处理
1、在接收到当事人或者其他涉案人员的报案信息以后,相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其管辖权限进行立案处理。
2、在处理交通事故纠纷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会立即派遣专业人员赶赴现场,积极实施救援行动,保护受伤者及财产安全,严谨地勘测现场,搜集相关证据资料。
3、在详细调查并核实交通事故实情的前提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事故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及其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响程度等要素,给出公平公正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4、针对肇事方所承担的责任,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权依法对其发出警告、处以、吊销、吊销许可证件或者给予拘留等相应惩罚措施。
5、而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赔偿事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也将根据相关规定,协调双方当事人进行合理分配,以期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协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二、骑电动车被撞了怎么划分责任
关于电动汽车事故责任的判定,需依据电动汽车的种类性质和双方当事人在事故中所展现的过错程度而定,此类判断务必要参考交通警察部门出具的报告。
车型性质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职责划分的严格程度,因此责任界定会因车种身份属性不同而有所区别。
对于电动汽车的类别及其判定区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及电动摩托车,其中电动自行车明显归属于非机动车范畴;而电动轻便摩托车以及电动摩托车皆可视为机动车的一种类型。
接下来我们谈谈电动汽车撞车事故中的责任划分问题。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若双方各负其责或者一方承担全部责任,一方则无需承担任何补偿义务。
若发生机动车与机动车间相互碰撞,较严重的一方需要负担100%的赔偿责任,而另一方在没有过错的情形下,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再次,假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产生碰撞现象,如果引起其涉及的机动车存在责任,该机动车就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反之,即使发生机动车无过错的情况,亦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最后,如果是非机动车与其他非机动车相撞,且其中一方被裁定为负全部责任,那么事宜责任方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另外一方在无过错的前提下,则无需理会此次赔偿纠纷。
至于发生一方主要责任,另一方次要责任的情况时,同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1)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中,主要责任人应承担损失的70%用以赔偿受害者,次要责任人则须承担其余支出的30%;
(2)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破损事件中,机动车主要负责人应支付80%的给对方,非机动车仅需要负担20%的经济压力;
(3)换而言之,若是在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主责方应承担70%的赔偿金额,次责方需要承担剩余的30%的差额部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