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对方肇事逃逸怎么判
一、轻伤对方肇事逃逸怎么判
在涉及且肇事者存在肇事逃逸行为导致受害者受轻伤的情形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违法行为人将面临着行政处罚以及可能的民事赔偿责任。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法律后果。
首先,关于行政处罚方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的相关条款,对于肇事逃逸致使他人受伤程度达轻伤级别的行为,可对责任人处以人民币二百元至二千元之间的罚款,同时还需处以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其驾驶将会被扣减12分,并且可能面临额外的罚款,例如2000元。
严重的话,机动车甚至可能被吊销,而且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再次获得。
其次,在民事赔偿责任方面,肇事者必须承担所有的民事赔偿责任,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营养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等。
往往对逃逸事故采取拒绝理赔的态度,因此,赔偿责任很可能需要由肇事者自行承担。
最后,关于刑事责任部分,如果经伤情鉴定结果显示受害者所受伤害属于轻伤级别,那么通常情况下不会追究刑事责任,除非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
如果存在加重情节,比如肇事逃逸导致他人死亡或者重伤,那么责任人将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
至于情况,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主动投案自首,并且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那么这或许能被视为减轻处罚的情节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路边肇事逃逸找到人了怎么处理
在接到受害者或目击者的报案之后,警方将会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若肇事者已然确定,警方将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询问以及收集相关证言和证据。
而针对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警方将依据现场勘察结果、监控录像等多项证据,最终做出全面、公正和透明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明确指出,若肇事者选择逃离现场且未产生严重生命财产损失,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依照该法规进行处罚,最高可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同时处以15天以内的拘留。
此举旨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然而,若逃逸行为导致了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肇事者可能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责任,即构成。
具体的刑期将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程度,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不等。
在民事赔偿方面,受害者有权要求肇事者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用、用、交通费用等等。
如双方无法就赔偿事宜达成共识,受害者可寻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或者直接向当地人民提起。
最后,对于那些因逃逸行为而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肇事者,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将无法再次获得驾驶资格。
三、逃逸后再肇事怎么处理流程
在遭遇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无论您是首次面对,或是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都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倘若事故中有人身受重伤,那么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是绝对必要的。
到达事故现场的交通警察,会依据实际情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其中包括采集现场信息、访谈目击者以及调阅监控录像等环节,以便准确判断事故责任方的归属。
一旦发现逃离事故现场的司机,警方将会全力追踪其下落,同时将其列为进行严肃处理。
在法律层面上,逃逸后再次引发事故的行为,将被视为两个独立的违法行为来对待,每次逃逸和肇事都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惩罚。
逃逸行为本身即构成犯罪,而再次肇事则有可能升级为更为严重的罪,特别是当新发事故造成了更加恶劣的后果(例如人员伤亡)时。
这无疑将导致更长时间的监禁以及更高额的罚款。
除此之外,逃逸者还将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扣除驾照分数、暂时或永久吊销驾驶执照等。
以上是关于轻伤对方肇事逃逸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米小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