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肇事逃逸如何算全责
一、车祸肇事逃逸如何算全责
要是出了车祸还跑路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是逃逸的那个人要担负起整件事情的所有责任了。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还有其他人也参与其中,那逃逸的那个人可能就会稍微减轻点责任。
1、肇事人得清楚自己搞出来的
(1)也就是说,这个肇事人在跑路的时候得明白他的行为已经引发了交通事故,这可是他的主观认识。(2)如果这个肇事人在没意识到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就离开了现场,那可不能算成“后逃逸”。(3)这里得特别强调一下,我们这里说的“明知”,其实就是指这个肇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如果这个肇事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交通事故却假装不知道,然后跑掉的,那还是得算成“交通肇事后逃逸”。2、心里想的就是逃避事故责任
(1)实际上呢,大部分肇事人跑路都是为了“躲避法律的惩罚”,不过也有些人是出于别的原因,比如怕被受害人的亲戚朋友和其他围观的人揍才跑的,这些人通常在跑掉之后,很快就会去向领导汇报或者报警,接受法律的制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二、如何认定不知情肇事逃逸
若欲被认定为不知情的逃逸行为,必须提供适当的理由,以证明其对所述交通事故的毫不知情。当事件发生时,当事人应迅速采取赔偿措施,严格遵守相关程序要求。唯有如此,方能有效减轻自身所承受的责任。首先,需了解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了规避法律追究而潜逃藏匿的行为。
即便肇事者缺乏对事故的认识,但在交通管理部门看来,此并非撤离现场的正当理由。实际上,只要出现事故,并且有对方进行报案,当事人离开现场即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因此,无论当事人是否知晓其行为的后果,法律对此均作严肃处理。其次,公安机关拥有判定是否属于逃逸案件的权利,当事人需尽力寻得充分证据,以便向警方证明他们无法在该种特定环境中察觉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积极听取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建议,主动参与事故处理过程,展现出愿意承担责任、未曾存在逃避之心的良好姿态,这将有助于当事人获取更多有利因素支持其主张。
三、肇事致人死亡坐牢后还需要赔偿吗
在涉及到车祸致使他人死亡的此类情况下,被告人不仅仅需要承受法律给予他的惩处——刑事处罚,同时也必须担负起对受害者家属的赔偿义务。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所针对的问题不同,前者主要处理的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主体,后者则侧重于解决受害方的经济损失问题。具体来说,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死亡且肇事者存在过错时,其行为可能被认定为,从而面临刑事审判。
这并不意味着被告人可以逃避对受害者家属的赔偿责任。相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哪怕已经被判处刑事处罚,被告人依然需要对受害者家属支付相应的损害。
要明确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它所侵犯的法益(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中的交通安全,只有当肇事行为出现严重危害结果时,才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其次,在客观方面,交通肇事罪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包括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形。最后,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主体通常为所有达到法定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尤其是那些从事的从业人员。
对于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司机在驾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情况下,是否应当成立交通肇事罪,这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以上是关于车祸肇事逃逸如何算全责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