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一、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对于交通事故中涉嫌逃逸的行为,应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首先,若该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性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对当事人进行处罚,罚款额度在人民币200元至2000元之间;其次,当逃逸情节被视为判定有罪的依据时,当事人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或的刑罚;再者,若行为已构成而嫌疑人选择逃逸的话,那么其将会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追究;
最后,由于嫌疑人的逃逸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话,当事人将被判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如何认定交通事故
依照相关法规规定,以下行为被视为重大罪:
首先,倘若因不当行为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且对事故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其次,若因不当行为导致三人以上死亡,且对事故负有同等责任;再次,如果由于不当行为给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带来直接损失,且对事故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但无力额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
最后,若因交通肇事导致一人以上重伤,且对事故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同时具备以下任一情况者:
一、饮酒后或吸食后驾驶机动车;
二、未取得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
三、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仍进行驾驶;
四、明知无牌照或已报废的机动车仍进行驾驶;
五、严重驾驶;
六、为了规避法律制裁而在事故发生后逃逸出事故现场。
三、怎么处理
发生道路交通意外事件后选择逃避法律惩罚的行为,依据事实情况的不同,将按照以下相应的法条进行处罚:
首先,对于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避责任,但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肇事者,公安机关有权给予其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并且可以同时处以15日以下的。
对于在重大交通事故中负有相关责任,但并未逃避救助义务的肇事者,即使他们没有逃避司法惩处,仍然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对于构成犯罪且在案件调查过程中逃逸的肇事者,除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外,公安机关还会吊销其驾驶,终身禁止其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怎么处理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