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电动车相撞一方受伤怎么办
一、两个电动车相撞一方受伤怎么办
在两个电瓶车发生碰撞后,车技受到损伤的一方务必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依据警员对车辆损坏状况及交通状况挖掘的线索,依法判定责任并展开补偿手段。
倘若两辆电瓶车在互碰撞后有一方车主受到伤害,首先需依照车辆的类型,以及相关事故结果中双方驾驶人员的过失程度进行责任区分,再按照责任比例范围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关于被撞击车辆性质的判别:电瓶车可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三种类型,其中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辆;而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则属于机动车的范畴。
针对两电瓶车相撞后受伤方责任划分的标准规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承担全部责任,排除任何过失:
(1)若在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互碰撞过程中出现问题,全责方须负担损失的100%赔偿,无辜的另一方可无需承担任何赔偿;
(2)同样地,若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产生碰撞,若机动车全责则需负责100%的赔偿,倘若是机动车责任较小,亦应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3)至于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间的互碰撞行为,如若是非机动车全责,应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反之无责时,则无需负责赔偿。
2.主要责任方与次要责任方:
(1)同上所述,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中,主要责任方须承担损失的70%,而次责方承担30%;
(2)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责任重大的机动车应对损失付出代价的80%,而无责的非机动车辆需承担20%的损失,反之亦然;
(3)同样的,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互碰撞事故中,主要责任方须承担损失的70%,次责方承担30%。
3.同等责任:在双方驾驶员过失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事故双方须各承担50%的责任。
4.责任无法确认:当事故责任无法加以确定的时候,应当不对事故责任予以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接到报警,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对未造成人身伤亡,事实清楚,并且机动车可以移动的,应当在记录事故情况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对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对属于前款规定情况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并当场出具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可以当场对损害赔偿争议进行调解。对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勘验、检查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勘查现场工作规范进行。现场勘查完毕,应当组织清理现场,恢复交通。
二、骑电动车撞人了怎么处理
若驾驶电动自行车导致他人受伤,首要之务即为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停车。
其次需毫不延迟地向相关部门进行报警。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迅速联系并告知“122”交通救援专线,详细汇报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场所及其涉及的肇事车辆以及人员伤亡状况等信息,并在警方抵达现场处理之前,切勿擅离事故现场。
第三,要积极开展抢救工作以拯救伤员生命;最后,须尽全力保护现场。
保持原始事故现场的完整性,对于获取事故发生当时真实准确的原始证据至关重要,这对判断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及明确事故责任归属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决定性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