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鉴定需遵守哪些规定
一、需遵守哪些规定
(一)偏重客观的评定原则:对于任何伤残程度的认定,我们应该依据人体因遭受创伤过后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作为评估基础,严谨地分析每一处伤残与原发性损伤是否存在关联,并且需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评定。
(二)借鉴对比的评定原则:当遇到诸如本标准之外的其他伤残程度评定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参考借鉴本标准之中与之最为相似的内容以及附录1中的相关规定,从而确定其相应的等级。
同样,对于同一部位或性质的伤残,我们不应该使用本标准中的两个或更多条款,或者在同一条款中重复进行评定。
(三)分别评定的原则:如果受伤人员符合两处或以上的伤残等级,那么在鉴定结论中就必须明确指出每一处的伤残等级。
在全面规范人体伤残程度的同时,本标准还建立了多等级伤残和肢体功能丧失的综合计算数学模型,引进了肩关节复合体的概念并构建了功能丧失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解决复杂多样的多处伤残和肢体功能丧失的计算以及肩胛带伤残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自该标准开始实用以来,针对多处伤害导致的多处伤残,我们不再是简单地进行综合评定,而改为按照受伤部位逐个进行伤残等级评定,然后根据多级别伤残的综合计算方法,确定伤残赔偿指数,最后计算出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度。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七条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精神病的鉴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第三十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二、伤残鉴定有时间限制吗
关于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限方面的规定,一般的处理流程为30个自然日以内。
若鉴定事项涉及到复杂、疑难或特殊技术问题,抑或是鉴定过程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则必须得到本机构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延长。
在此种情况下,延长时限的总天数一般不得超过30个自然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