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签了《离婚协议书》是否无效
妻子朱*甜得了精神分裂症,丈夫不是积极为其治疗,而是嫌弃她并选择。离婚半年后,妻子以显著疗效出院。结果所作出鉴定,认为朱*甜离婚时处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对离婚行为的性质、后果不能正确理解,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效。
朱*甜与龙*阳5日办理手续,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感情尚好,但从开始,朱*甜在精神上、生活上有些不正常,夫妻间为此产生矛盾并时常发生争吵。19日,朱*甜患病外出,经家人送往医院治疗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龙*阳嫌弃妻子有病,22日,向她提出离婚,并与朱*甜签订了一份《》,还在当天领取了《》。
经过近半年的治疗,5日朱*甜以显著疗效出院。24日,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所对朱*甜作出鉴定,认为她离婚时处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其离婚行为受幻觉支配,乃系精神病状所致,对离婚行为的性质、后果不能正确理解,实质性辨认能力丧失,结论:精神分裂症、无民事行为能力。
随后,朱*甜的父亲以人的身份,向起诉,要求判决龙*阳与朱*甜签订的《书》无效。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原告朱某与被告龙某签订《离婚协议书》时处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其离婚行为受幻觉支配,乃系精神病状所致,判决原、被告22日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无效。
律师评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朱*甜是否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是否有效。律师认为,该协议应当是无效的。
首先,根据我国《》规定,的前提是“自愿”。具体到本案中,就要求朱某在签订离婚协议时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其次,本案中一份很关键的证据就是某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所出具的鉴定,认为朱*甜离婚时处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被鉴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民法通则》)规定第一项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根据前述规定,朱某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行为系无效的民事行为,故其签订的《离婚协议书》也就无效了。
最后,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二)父母;……”朱*甜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她的合法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其向法院起诉,要求宣告该《离婚协议书》无效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
综上所述,朱*甜与龙*阳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是无效的。(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 合飞律师网温馨提示:
-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婚姻问题##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