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债务重组是救命稻草还是新骗局?
"只需支付少量手续费,就能帮您免除90%债务!"这样的广告词是否让深陷债务危机的你心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变化,逾期债务重组需求激增,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精心设计的骗局,有人因此雪上加霜,有人甚至背上更沉重的法律风险。
披着"专业外衣"的四大诈骗套路
虚假承诺清零债务
某些机构宣称能通过"特殊关系"或"法律漏洞"直接抹除债务,诱导借款人签署空白合同,实则利用伪造的银行流水、虚假协商记录拖延时间,最终导致逾期罚息翻倍。伪造重组协议陷阱
曾有受害者收到所谓"法院调解书",要求向某账户支付"债务和解金",经查证,该文件公章系PS合成,收款账户实为诈骗团伙控制的空壳公司。服务费连环收割
以"建档费""律师沟通费""银行保证金"等名义多次收费,某地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中,受害人被累计骗取费用高达债务本金的35%。冒充正规机构行骗
伪造银保监会备案文件、冒用知名律所名义,甚至搭建高仿官网,广东某案例显示,诈骗分子通过窃取真实律师信息,制作假工作证实施犯罪。
专业人士的避坑指南
- 资质三重核验法
要求机构同步出示:
- 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核查司法部官网备案)
- 经办律师执业证书(扫描二维码验证真伪)
- 银行/AMC授权委托书(致电官方客服确认)
费用支付红线
正规机构仅在债务重组方案通过债权人确认后收取服务费,且不得超过重组金额的10%,任何要求预付"疏通关系费"的行为均属违法。协议关键条款自查
务必确认合同中包含:
- 具体重组方案实施时间表
- 服务费与重组结果挂钩条款
- 单方解约退费机制
相关法律武器(建议收藏)
- 《刑法》第224条: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巨大可判无期。
- 《民法典》第148条:因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16条:风险代理收费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8%。
债务重组本质是法律行为,绝非商业交易。 正规流程必须经过债权人确认、法院备案或仲裁程序,那些声称"快速清债""内部渠道"的机构,往往是抓住债务人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实施诈骗。真正的债务重组只会减轻还款压力,而不会让债务凭空消失。
遇到债务危机时,建议优先通过各地司法局设立的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咨询,或直接向管辖法院申请诉前调解,保护好自己的征信记录和财产安全,远比病急乱投医更重要。
逾期债务重组是救命稻草还是新骗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