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鉴定传销?
在当今社会,传销活动屡禁不止,给人们的财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法律是如何鉴定传销的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一种违法行为,指的是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法律如何鉴定传销?
- 是否具备组织要件:传销活动通常以“团队计酬”的方式进行,要求参加者发展下线,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这就具备了组织的特征。
- 是否具备计酬要件:传销活动中,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这就具备了计酬的特征。
- 是否具备返利要件:传销活动中,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这就具备了返利的特征。
- 是否具备销售商品要件:传销活动中,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这就具备了销售商品的特征。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小编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以免落入传销的陷阱,如果发现身边有传销活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如何鉴定传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